「自從他們變商業化後,我就退追了⋯」這句話從我員工嘴裡說出,我聽了卻開始感慨經營這條路。
「沒有人想一輩子在地下做這音樂。」我記得那首歌詞是這樣寫的。
從自己一個人小小的經營著IG, 粉絲還會把帳號當作私帳來跟我聊天,到後來粉絲除了問價錢外幾乎不多交流。越來越多品牌公告及規範、與日俱增的表單和Excel試算表。
發現原來以前的客人是因為我而買,而現在真的是因為品牌而買。這種感覺既開心又有點不知所措。
會計顧問說過,「你的目標是什麼?有些人一個月業績10萬也做得很開心呀。」這句話我極度認同,記得一開始單月10幾萬的時候,心裡輕鬆又快樂沒負擔。
|維持小規模營業的方向
我的父母開了小吃店二十幾年,品項和價格幾乎沒有什麼改變。這樣的好處是風險低,不需要多高的業績就可以溫飽,也不用承擔管理和其他風險。但壞處就是當他們一生病、或有任何意外,就失去了這個月的薪水。
|往連鎖或中大型規模發展
其實品牌要一直維持現狀並不容易,因為常常停住就等於退步。而我經營的品牌也正走向這條路。
我很清楚在過程中失去多少客人,曾經說過絕對不要做哪些事,後來在商業化的過程一一發生了。
但成長過程就是場和自己的交戰,哪一邊獲勝,就得往那邊去,因為只能繼續往前。
為什麼要往商業化發展?即使失去最初的某些事物,在過程中才能獲得更多理想嗎?從過程中發現,其實人想要的會變,或根本一開始不敢想要太多,因為怕自己得不到。
But everything comes with a price.
我們已經無法回去市集擺攤、或在路邊和大家介紹。但隨著合作和活動越來越多、資金越投越高,這些事情成為無形的巨大壓力,讓我不敢輕易放下工作,也必須在這之中不停和生活妥協與平衡。
所以自己想要的,做決定前要先搞清楚。
我從來並不是太制度化的人,但這條路走來,為了更有效率經營和養員工,必須強迫品牌商業化,因為我依然對自己的承諾是,「我想看看自己能做到哪裡。」
但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問自己,要如何保持初衷,但策略又要能讓公司走更遠?
對我來說商業化與否無所謂,但關鍵核心是能不能保持初衷。那樣就會有一群認同你的初衷的追隨者,一直陪伴下去。
「永保初衷」做人和做品牌一樣,有個核心價值,才不會偏離自己的理想未來太遠。
Comentarios